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人的平均年龄为28.7岁,其中15–64岁人口占比约为2/3,但整体劳动参与率却仅有40%。
换言之,虽然坐拥9亿多劳动人口,但最终参与工作的不到一半,而女性更是低到20%左右。
与之对比,中国劳动参与率达到70%左右,而世界平均为58%,印度远远在平均线以下。
这背后,工业化水平过低、就业岗位不足或许是主因,但等级制度、性别歧视以及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第二大问题是,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还有大量的人不识字,严重拖累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据世界银行数据,印度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仅为74%,相当于我国1980年代的水平。
要知道,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得益于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全面推广,中国识字率就已接近70%,2000年超过90%,2022年达到97.4%的历史新高。
识字率太低,恐怕连流水线上的说明都看不懂,遑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第三大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精英印度与贫民印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硅谷,印度裔高管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大量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正在横扫全球的科技企业。
这是印度与国际接轨的精英教育的成果,但在本土,还有大量的底层人士连普通的基础教育都无法享受,种姓制度的存在更是拉大了这一差距。
贫富差距与教育差距是同一种模式的产物。
据瑞士信贷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21年底,印度最富有的10%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76.3%,最富有的1%的人掌握40.5%的财富,收入最低的50%的人与收入最高的10%的人收入相差20多倍。
显然,贫富差距过大,等级制度森严,教育差距悬殊,将严重限制印度人口优势的发挥。
04
即使如此,来自印度和越南的挑战,也值得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