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沙特跟伊朗为何曾断交 恢复外交关系对中东乃至世界意味着什么

    2023-03-15 10:02:45 来源:百家号

    据公开资料,2016年1月,由于一名什叶派神职人员被沙特政府处决,伊朗爆发针对沙特的抗议示威活动,抗议者冲击了沙特驻伊朗大使馆。随后,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

    伊朗和沙特恢复外交关系对中东乃至世界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就一直是国际热点地区。中东联系着亚、欧、非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东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中东人曾在古丝绸之路上牵着骆驼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贩运到欧洲,如今的中东依然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20世纪中东多个国家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东因此成为事关国际能源安全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成了各方势力争夺博弈的焦点。

    中东地区分布着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民族教派地缘矛盾,而外部势力的干预则使本就复杂的中东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众所周知石油美元是美国霸权的核心支柱,因此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地位独特。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同样对中东有自己的兴趣。中东本身就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所以外部大国很容易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外部大国往往在这一地区拉拢某一方势力打击另一方。

    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沙特、埃及是中东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六大强国。这其中伊拉克已在2003年被美、英等国组成的联合部队打残。如今中东地区还剩下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五大强国。五国中埃及很少介入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区冲突中,所以真正在中东地缘格局中发挥较大影响的其实就是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沙特四国。这四强中以色列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产业体系都远胜其他三国。

    至于四国各自的军事实力则争议较大。如果以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先进性而论当属以色列最强,但以色列始终受到战略纵深、人力资源有限的束缚。其他三国即使战败一次也不至于影响根基命脉,但以色列只要战败一次就有亡国之危。总的来看以、土、伊、沙四国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严格意义上当前中东地区并不存在一个区域性霸主,因为几大强国彼此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战略平衡。

    最常被大家用来进行比较的就是分别作为中东什叶派国家和逊尼派国家盟主的伊朗和沙特。伊朗在中东地区其实是一个比较受孤立的国家。中东国家多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体民族,而伊朗的主体民族则是波斯人。伊朗66%左右的人口是波斯人,伊朗的语言也以波斯语为主。早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的两百余年里伊朗人的祖先就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尽管古波斯帝国在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然而公元224年萨珊王朝重建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全盛时期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达1970万。这时阿拉伯人的祖先还是沙漠中毫不起眼的游牧民族。因此伊朗一直把1400年前加西亚之战中被阿拉伯人打败看成是永远的耻辱。尽管波斯人接受了阿拉伯人传来的伊斯兰教,然而诸如像《一千零一夜》这样的诸多阿拉伯文学作品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波斯文明。

    这些都令波斯人内心深处始终潜藏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伊朗信奉的却是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什叶派。这就使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在民族矛盾之外又增加了教派矛盾。沙特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军事实力在阿拉伯逊尼派国家中无出其右,因此沙特长期以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的盟主自居。以波斯人为主体民族的什叶派大国伊朗自然被沙特视为自己在中东最大的竞争对手。

    1979年伊朗爆发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从此以后伊朗就受到美国的持续制裁。沙特则靠着与美国在石油利益方面的捆绑顺理成章获得了美国的保护。本就存在矛盾的伊朗与沙特因为反美与亲美的外交立场平添了新的矛盾。伊朗的国土面积约为164.5万平方公里;沙特的国土面积约为225万平方公里。伊朗的人口约为8165万;沙特的人口约为3481万。伊朗的经济总量约为4300亿美元;沙特的经济总量约为7210亿美元。

    伊朗的领土面积约为沙特的73%、人口约为沙特的2.35倍、经济总量约为沙特的59.64%。沙特在经济上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出口这项支柱产业,但却始终没发展壮大自己的工农业体系。长期遭受西方制裁的伊朗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自力更生,因此伊朗的综合生产能力是相对比较强的。沙特和伊朗在经济水平上各有优势:沙特胜在人均收入水平更高,伊朗胜在产业体系更为完善。

    由正规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的伊朗军事武装力量现役总兵力约为545000人,此外伊朗还有35万准军事部队,而在战时状态下伊朗的兵力可以扩充至100万。相比之下沙特现役武装部队总兵力约为23.29万人。伊朗现役部队人数约为沙特的2.34倍。多年来沙特靠着在全球买买买也装备了一支看似强大的武装力量。表面上沙特军队的规模和武器装备水平在中东地区处于一流水平。

    可貌似强大的沙特在实战中却连也门胡塞武装也打不过。要知道胡塞武装正是伊朗所支持的什叶派武装之一。既然沙特连人家伊朗支持的一个小弟都打不过,那么就不可能打得过伊朗这个幕后大boss了。伊朗的轻重工业、军事工业都远非沙特能比:伊朗可以自主研制中程导弹、普通导弹。这和缺乏自主国防工业而只能靠买买买装备部队的沙特形成了鲜明对比。伊朗的综合实力是强于沙特的。

    可伊朗作为波斯人为主的信仰什叶派的国家在中东地区属于少数派,而沙特完全可以利用民族教派的纷争团结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组成反伊朗的同盟。此外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盟友,而伊朗则是长期遭受美国制裁的国家。自身实力逊色于伊朗的沙特靠着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的支持仍能与伊朗形成战略平衡。总的来看伊朗和沙特都是中东地缘格局中不容忽视的两个大国。

    军事实力逊色于伊朗的沙特作为能源大国以及在阿拉伯逊尼派国家中的影响力仍足以使其成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可这两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却长期不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然乐意见到这样的局面,因为这样才更方便对中东国家分而治之。2016年1月4日沙特驻德黑兰和马什哈德的外交机构被当地伊朗示威者洗劫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在2022年12月沙特举办的中国-海合会国家峰会上发表了《中海联合声明》。

    当时伊朗对中国在沙特发表的这份声明存在一些微词。毕竟伊朗与沙特的矛盾冰冻三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化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趁机炒作所谓“中伊关系濒临破裂”的说法。可仅仅3个月后中国、沙特、伊朗就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伊恢复外交关系。伊朗和沙特断交七年后在中国的斡旋下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新开放大使馆。此消息一出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

    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对中东乃至世界的稳定都有好处。中国为沙、伊两国牵线搭桥是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突出贡献。这可以视为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杜博维茨将中国成功调解沙特伊朗关系描述为“美国利益的损失”。沙特虽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但沙特身为伊斯兰国家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行为还是存在不满的。

    无论沙特还是伊朗对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行为或多或少都有意见。中国、伊朗、沙特在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国际公平方面是有共同战略利益的,至于如何让这个共同利益超越宗教意识形态的分歧就需要通过谋求经济现代化发展来实现。中国的外交向来秉承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原则。我们尽可能寻找彼此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耐心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而反观西方国家却是在刻意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责任编辑杨靖)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