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区外攻击固然拥有多种优点,比如提升载机平台的生存能力、高精度打击等,但也有代价,首先就是弹药价格昂贵,动辄单价几百万美元,火力持续性受限;其次是为了获得远射程,普遍采用适合远距离亚音速巡航的气动布局和动力装置,在面对强防御对手时被拦截的概率会大幅增加;三是由于飞行速度较慢,难以应对突然出现的时间敏感目标,比如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防空系统以及远程火箭炮等高价值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在提升防区外打击能力的同时,美国空军还提出“防区内攻击武器”项目,试图内外结合,进一步提升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
“防区内攻击武器”是旨在填补“杰达姆”(JDAM)制导炸弹和AGM-158“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JASSM)家族之间的能力空白,为隐身作战飞机特别是F-35A战斗机提供兼具远射程、大威力和高效费比的新型对地攻击武器。该项目于2018年首次在美空军预算中出现,该军种于2020年发布信息征询书(RFI),2021年3月选定波音、L3哈里斯、洛·马、诺·格和雷神五家公司开发相关技术,次月作出重大调整启动开放式竞争,2022年5月选择洛马、诺格和L3哈里斯三家公司进入初步设计阶段,2023年9月宣布诺格公司最终赢得工程和制造发展(EMD)合同。当月,美国诺格公司宣布,已获得美空军授出的一份为期三年、总额7.05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研发和试验高度保密的“防区内攻击武器”(SiAW)。
挂载于F-35战机内置弹舱的AARGM-ER反辐射导弹。
根据美空军要求,“防区内攻击武器”的主要目标是“挫败敌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系统内可快速机动再部署的地面目标”,包括机动式防空导弹系统、机动式弹道导弹发射装置、机动式巡航导弹发射系统以及GPS干扰机和反卫星系统等其他高价值或时间敏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