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冲突
1983年底,刚服役的提康德罗加号便随着新泽西号战列舰来到黎巴嫩外海进行武力威吓。在1984年,埃及一架客机遭到劫持时,正在附近海域的提康德罗加号参与了监控任务;该舰在1984年4月被调回美国东岸重新测试,但美国海军部长对该舰在任务中的表现仍给予极高的评价,肯定其效能远胜过以往美国海军任何一种防空系统。1986年3月美国与利比亚发生冲突,提康德罗加号又率先进入锡德拉湾,对利比亚的飞机与快艇展开攻击 ,姊妹舰约克顿号还在3月25日以一枚鱼叉反舰导弹击中一艘利比亚战士-II型导弹快艇。
两伊战争
1988年两伊战争末期,因应伊朗对波斯湾航道的所有船只进行无限制攻击,美国海军进入波湾保护任何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而提康德罗加级舰则在高威胁的霍尔木兹海峡为美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因此除了防空护卫任务外,参战的提康德罗加级也与伊朗革命卫队炮艇爆发的近距离炮战,显示当时以打远洋战争为首务的美国海军仍有可能遇上近距离驳火的可能。
不过在两伊战争中,本级舰最著名的 “杰作”,竟然是一起误击民航机的悲剧。
美苏冲突
1988年12月12日,本级舰约克顿号(CG-48)在一项演习中接近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港以南的水域,遭到苏联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忘我号(Bezzavetniy)拦截与撞击,约克顿号舰尾与尾部的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受损,而主动撞击的忘我号的舰首也受到损伤,约克顿号随后便迅速撤退。苏联宣称约克顿号已经进入苏联领海范围内,离海岸线7海里,忘我号才会主动前往驱离;但美方则认为约克顿号是在公海水域航行,当时因而不予理会,遂遭到忘我号强硬冲撞。而这次事件也被称为“冷战的最后一次冲突”。
触礁事件
2009年2月5日,刚在夏威夷美国海军造船厂完成定期保修的最后一艘本级舰皇家港号(USS Royal Port CG-73)出海进行试车;由于该舰启航前处于赶工状态,许多航行前的检查与测试校正措施都未能妥善执行,而且船舰基本航行所需的测深仪与舰桥上的雷达应答器都处于故障状态,然而皇家港号仍照原订计划在早上8时15分匆促启航。在中午12时1分左右,正在测试航行管理系统的皇家港号将原本用来作为输入的全球定位仪(GPS)信号切换至环形激光导航陀螺仪,立刻产生高达1.5海里的导航误差;虽然导航系统立刻发出警报,但却被舰上人员忽视;而此时皇家港号已经进入开阔水域,近岸航行或危险水域导航测绘编组人员已经解除部署,而舰桥值班的例行巡航编组人员也没有校正船位。
晚上8时左右,皇家港号驶近夏威夷檀香山国际机场(Honolulu International Airport)跑道头附近水域,准备与沿岸接驳交通艇会合,小艇上载着旋翼机辅助起降设施装备检查工程人员;虽然此时舰上值勤的近岸导航测绘编组人员发现了船位误差,但处置措施敷衍,并未立刻校正船位,当然故障的测深仪也无法提供周遭水域深度来示警。结果,皇家港号就这样驶入近岸珊瑚礁区,在晚上8时左右撞上檀香山国际机场跑道头附近0.5海里的珊瑚礁。历经三度拖救失败以及先后卸除舰上700吨淡水与油料、100吨船锚、26000余升未处理的污水之后,皇家港号终于在2月9日被拖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