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升空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
月背着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2019年1月3日15时07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上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着斜梯缓缓走向月面。
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
科学探测
2019年1月4日17时,嫦娥四号着陆器上低频射电频谱仪的三根5米天线展开到位,德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测试,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影像图陆续传回地面。玉兔二号巡视器与中继星成功建立独立数传链路,完成了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按计划在月面行走到达A点,开展科学探测。测月雷达、全景相机已开机,工作正常。其它有效载荷将陆续开机。
择机午休
为了减少由于自身工作产生的热量,“玉兔二号”月球车将择机进入“午休”模式,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力强,在月球午间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和其它有效载荷将继续展开相应的科学探测。
2019年1月10日,玉兔二号结束了“午休”成功被唤醒,继续展开对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
两器互拍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月夜休眠
2019年2月11日,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模式,落月后在月面累计行驶共计约120米。2019年2月28日,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继续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2019年3月29日20时28分,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中继前返向链路建立正常,平台工况正常。玉兔二号月球车将按计划开展第四月昼工作,继续实施巡视科学探测任务。科研人员将精确操作,严密监控,确保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科学成果。
2019年6月9日23时40分,“玉兔二号”巡视器根据科学探测需求已成功完成第六月昼工作,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六月夜休眠期。
2019年7月9日9时10分,“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第七月昼工作,迎来月夜,进入“梦乡”。在第七月昼,“玉兔二号”巡视器按既定路线继续移动,并在多个探测点进行相关探测工作,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获得大量科学探测数据。
2019年8月7日晚,“玉兔二号”巡视器和嫦娥四号着陆器已顺利完成第八个月昼工作,进入新一轮的月夜休眠。在休眠前,“玉兔二号”已累计在月球背面行驶271米,刷新我国月球车在月面上的行驶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