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英雄阿尔文·约克(Alvin York)的战斗经历是一个使用M1911手枪的著名例子,也是在战场上成功应用辅助武器的例子。
约克下士所在的部队是美国陆军第82步兵师第328步兵团,当时在马斯河的阿尔贡地区,位于223高地后面的铁路沿线。在1918年10月8日的清晨,该团正被德军机枪的火力所压制。包括约克在内的17名士兵被派遣到机枪的侧翼进行侦察,负责指挥的是约克的好朋友兼上司伯纳德·厄尔利(Bernard Early)军士。
这支17人的巡逻队由于看错了地图(法语地图)而走错了路,碰巧的是德军的战线上居然有个薄弱部位,被他们正好绕了过去进入到敌人的战线后面,结果他们看到一名德国军官和一些德军士兵在吃早餐。这些德国人认识到他们被包围了,便迅速投降。然而当厄尔利军士打算押解俘虏回自己阵地时,另一边机枪阵地上的德国人一边用德语呼唤自己人趴下,一边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横扫了这支巡逻队,当场射倒9人,包括伯纳德·厄尔利也被17发子弹打成重伤,他临死前让阿尔文·约克中士指挥这支巡逻队。(注:另外有资料提到厄尔利临死前把指挥权转交给Harry Parsons下士和William Cutting下士,他们两人命令约克干掉机枪手。但很多资料都提到约克是个虔诚的信徒,上战场以来一直不愿意向同为人类的敌人开枪,而在这次战斗中他首次向敌人开枪很可能是看到好朋友被射杀,幸存的同伴也有随时被杀的可能,才把信仰放到一边的,靠他人的命令未必能使他信服。)
当时美国人仍然控制着他们的俘虏,幸存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都趴在地上,同时避免误伤自己人,德军的机枪手不敢打得太低。约克看到德军机枪的位置大约有30米远。能清楚看到戴着“煤桶”钢盔的敌人的脸,于是他用他的恩菲尔德M1917步枪开火了,约克来自田纳西州山区的穷乡避壤,他餐桌上的食物是靠枪打来的。山区人很节俭,每一枪都不能落空,所以他是一枪一个德国猎手。
在约克看不到的地方,另一些德国兵利用地形掩护向前推进,接近到约克的位置。他们计算着约克的枪声,算准了他的恩菲尔德连续打了5枪并开始装弹的时候就跳出来扑向约克,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约克除了步枪外,随身还携带了一把M1911自动手枪,迎接德国人的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持续枪声。(注:在电影《约克军士》中,约克并没有携带手枪,此时他用的手枪是从俘虏身上缴获的鲁格P08手枪,另外电影中他使用手枪的射击方法是从最后一个人打起,由远至近,最后被手枪打死的德国兵离他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才举起上刺刀的步枪就被手枪打死了。)
约克继续射击和前进,在他的鼓舞下,另外几个同伴也起来战斗,最终他们一共打死了25名德国兵,俘虏了132人。此役后,约克被提升为军士并获得国会荣誉勋章。不过有关他的事迹却被吹嘘得太过分,有些数字称他单枪匹马地就干掉了35挺机枪并俘虏了132人。但约克一直都宣称他不是单独行动的,另外7个幸存的同伴也有功劳。
在太平洋
1942年10月,一个没有月色的晚上,在瓜达卡纳尔的丛林里,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约翰·巴锡龙(John Basilone)独自一人在他的阵地上拖延企图通过泰纳鲁河的一个中队日军,阻止了一个自杀式冲锋。他用一把柯尔特手枪和两挺机枪轮番射击,直到破晓增援来到时,有将近一百名日军尸体趴在他的阵地周围。因此巴锡龙成为二战中被授予荣誉勋章的第二个海军陆战队员。
在挪威
德军开始撤出挪威时,美国第8航空队的两名文职人员在一座废弃的小镇上被一名德军狙击手困住了,这个狙击手第一枪没打中他们,但马上就转移目标打中了吉普车的车胎。这两名美军除了各自身上的一支M1911A1手枪和3个弹匣外没有其他武器,他们在乱石堆后躲了半天也没等到援军,于是就用手枪向吉普车座位下面射击,在汽油箱的位置,两个人各打光了两个弹匣,弹头撕破了汽车的金属外壳,油箱散发出汽油的味道。他们马上把地图做成火把扔出去焚烧吉普车。吉普车轮胎焚烧产生的烟给予他们足够的掩护,使他们跑到最近的建筑物角落里隐蔽起来。后来狙击手没有再开枪,这两个美军才沿着他们来的道路撤退,与自己人汇合了。
在天空
M19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天空中经历了更神奇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美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上。这支陆军航空队负责协助防御从印度到中国的补给线,并破坏日军从仰光、缅甸到印度北部的补给网,它的重型轰炸机部队——第7轰炸大队由数量不多的B-24组成。1943年3月31日,第7轰炸大队第9中队被派遣去破坏缅甸中部城市彬文那附近的一座铁路桥,其中一架B-24由劳伊德·简森中尉驾驶,副驾驶是欧文·伯格特少尉。机队在抵达目标前遭到日军战斗机拦截,这架B-24的氧气瓶被打碎,机身后部燃起大火。后来飞机继续受到攻击,机身被打穿许多洞。机上人员不得不跳伞逃生,但日军飞行员立刻开始扫射这些跳伞逃生的人,并打伤了伯格特的手臂。那架打伤伯格特的“零”式战斗机飞近伯格特,也许是想看看他打死的人是什么样子吧。伯格特装死,于是“零”式飞机就从伯格特的脚下飞过并继续向降落伞扫射,此时伯格特掏出他的M1911手枪对着刚从他脚下经过并打开了驾驶舱的“零”式战斗机打了4枪。这架“零” 式战斗机马上停止射击并开始旋转坠落。
后来伯格特被缅甸人抓住并被转送给日本人。在战俘营中,他慢慢回忆起当时半空中的情境。他起先不相信能够在摇摇晃晃的空中击落敌机,但许多记忆碎片逐渐堆砌起来,使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确打下了那架“零”式战斗机。
伯格特在战俘营中生活了两年多,二战后回到军中服役,以上校身份退役,住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尽管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他确实用手枪在半空中击落了日军飞机,但就像有人买一辈子彩票都中不了大奖,而另一些人却只买一次却中头奖一样,当一个运气好到极点的飞行员与另一个运气坏到极点的飞行员碰在一起时,的确有可能出现奇迹。这个传奇故事被刊登在1996年6月的美国《空军杂志》上。